怎樣判斷馬的年齡
馬的壽命一般為25~30 年,又因飼養管理和利用方式不同而有差別;根據切齒的發生、脫換及磨損的變化規律,可對馬的年齡作出較準確的判斷。
一、馬齒的數目及構造
馬的牙齒共40枚,分為臼齒、犬齒和切齒。臼齒上下頜各12枚,生長在深入口腔的后部,犬齒上下頜各2枚。公馬犬齒大而發達,母馬犬齒不發達,僅從齒齦黏膜部露出一點點。因此有人認為母馬只有36枚牙齒,沒有犬齒。切齒排列在最前面,上下頜各6枚。中間的一對叫作門齒,門具兩側的一對叫作中齒,最外邊的一對叫作隅齒。
馬的牙齒還可以分為乳齒和永久齒,幼駒通常在出生后1~2周開始生出乳齒,至2.5歲時乳門齒由于永久門齒的生長而被頂落。3.5歲時乳中齒脫落,永久中齒出現,4.5歲時乳隅齒脫落,永久隅齒出現。馬長至5歲時切齒全部換完,俗稱齊口。
二、切齒的發生脫換及磨損規律
馬切齒每年生長或拔伸(老齡時)約2mm ,又因采食每年約磨損2mm 。隨年齡的增加,切齒的變化過程中出現如下幾個階段,依此判斷馬的年齡。
(一)乳切齒的發生及磨損
馬駒出生時,通常沒有牙齒。生后自1~2周起,生出乳門齒,多為上顎先出,但也有上下顎同時生出的。生后3~6 周生出乳中間齒,6~8個月生出乳隅齒。
乳切齒上下相接后即開始磨損。按黑窩磨損情況,可判定1~2 歲駒的年齡。
(二)乳切齒脫換與永久齒長齊
自2.5 歲開始換門齒,3.5 歲換中間齒,4.5 歲換隅齒。這時切齒全部換成永久齒。每對切齒從生出到上下互相接觸,約需半年時間。
(三)永久齒黑窩消失
下額切齒黑窩深6mm ,每年磨損2mm , 3年磨完消失;3歲開始磨,故6 歲時黑窩磨完。依此,下中齒黑窩磨完為7歲,下隅齒黑窩消失為8歲。上切齒黑窩消失時間比下切齒晚3年,因此,上門齒黑窩消失為9歲,上中齒黑窩消失為10 歲,上隅齒黑窩消失為11歲。
(四)齒坎痕的變化
黑窩消失后,判斷年齡,主要看切齒齒坎痕的變化。這時齒坎痕的形狀、大小、位置發生改變。如形狀由大的橫橢圓形,變為三角形,以至小圓形;它在磨面上的位置逐漸靠近切齒舌緣,以后不久即消失。
由于下切齒全齒坎深20mm ,需10 年磨完。下門齒3 歲開始磨,故齒坎痕消失時,為13 歲。依次序,中齒的齒坎痕消失為14 歲,下隅齒的消失為15 歲。16 歲上門齒的消失,17 歲上中齒的消失,18 歲上隅齒的消失。
(五)磨面形狀的變化
馬的年齡不同,磨面的形狀也不一樣。切齒開始磨時磨面的橫徑比縱徑大一倍以上,呈橫扁圓形,以后繼續磨損,磨面逐漸變成橢圓形、圓形、三角形,最后縱徑大于橫徑,成為縱三角形。
(六)輔助特征
除以上主要特征外,還有以下一些輔助特征,以作判斷年齡時的參考。
1.齒星下鄂切齒齒星自6 一7 歲時出現。呈線條狀,位于磨一面的唇緣。以后變短而寬,乃至圓形,位置逐漸移到磨面的中央。
2 .燕尾由于上隅齒的后半部與下隅齒不相咬合,未磨損,前半部被磨損,因而上隅齒側望呈燕尾狀的突起,稱燕尾。一般在七八歲時出現第一次,到12 歲時又出現一次。
3.上隅齒縱溝n 歲時,上隅齒齒釀下緣露出一條深揭色或淺褐色的縱溝,稱隅齒縱溝。由上而下延伸,巧歲時可達隅齒中央部,20 歲時縱貫全齒。
4.咬合角度和齒列形狀青年馬上下切齒咬合近于垂直。愈近央齡,咬合角度越呈銳角。青年馬切齒排列呈弧形,老齡馬齒幾乎成一直線。
除上述者外,還應說明:馬齒的生長、脫換和磨損常受馬的品種、生理狀態、飼養方式、飼料質地等因素的影響。因此,在判斷馬年齡時,要根據具體情況,可適當地略有增減。